您的位置: 首页 >会史馆>详细内容

建国前

来源: 发布时间:2023-12-15 浏览次数: 【字体:

1922至1945年,据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史料统计,1922年,全国红十字分会有217处,平遥分会位列其中,地址在城内第九圣母院,1937年迁址到平遥城内沙巷。这一时期红十字会工作除了对战争伤亡救治外,主要开展了自然灾害救援和社会服务工作。

一、中国红十字总会及美国红十字会对晋中的支援

(一)中国红十字总会对晋中的支援

民国九年(1920年),晋冀鲁豫陕五省发生严重水旱灾害,五至七月,榆次、平遥、介休、榆社、昔阳大旱,八九月始雨,旱象解除,秋粮大歉(民国《大同县志》)。

另据《山西通志·民政志》记载,1920年春,全省少雨,志墒干旱,夏麦秋禾或未播,或虽播而出苗稀疏,遇夏季大旱,枯萎而死。全省成灾县五十六个,其中,八成灾以上的有祁县、七成灾以上的有榆社,重灾村镇包括平遥在内。由于无粮少炊,灾民或变卖家产背井离乡,或成群结队摘树叶,挖草根,充饥度荒。

面对举世震惊的如此奇灾大荒,单靠红十字会的力量显然力不从心,加之时疫流行,传播甚广,灾民发病尤多,衣食不给,医药无资。总会在发动全社会发起赈灾行动的同时于9月23日向各分会发出号召:“红十字分会鉴:直鲁豫陕晋北五省,亢旱成灾,赤地千里,草根树皮,剥食殆尽,哀哺嗷嗷……本会天职所在,自应协济,惟灾深地广,非有大宗捐款,难期普及,务望我分会同仁,大发慈悲,就地协力劝募,源源解沪,以便汇送灾区,藉资散放,分电特达,立盼鸿施。”,平遥分会按要求到灾区调查灾情,诊治灾民。

1933年夏,“黄河决口,晋中一带疫病,几遍全省”,20世纪30年代最大的一次河患发生了。中国红十字会急灾民之所急,筹款募捐,将赈灾物资源源运往灾区。

(二)美国红十字会对晋中的支援

民国九年(1920年)四月,由美国基督教平定友爱会医院院长王普乐倡议,向美国红十字会申请捐款,修筑平定辽县公路(锡林浩特——海安公路(207线)晋中段)。得到山西路工局局长赵友琴赞同。在报请督军兼省长阎锡山同意后,由王、赵通过主管美国红十字会的交通部顾问贝克,转致美国红十字会。原准备申请投资10万元,为备核减,增报为20万元,如数获准。遂于同年秋,正式测量施工。开工后,经详细预算,所拨20万元赈款远不敷工程需要,又继续申请补款。至第二年10月全部工程竣工,实际开支56万元,超过预算一倍多。

民国10年(1921年)10月23日,在平定东关县立女子小学举行平辽公路落成纪念会。美国红十字会代表贝克、平定县基督教会代表、山西督军兼省长代表和各界人士及平定、昔阳、和顺、辽县知事参加。会议由赵友琴主持,王普乐介绍了筑路经过,贝克致辞祝贺。会上贝克将设计施工图交山西省当局代表收执,山西当局正式接管平辽公路。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由美国红十字会捐款,采用“以工代赈”方式修建汾阳至平遥公路(汾阳----屯留公路(222线)晋中段)。平遥境内香乐村到县城段长21里。抗日战争开始后交通中断。建国后,平遥县政府组织群众抢修,恢复通车。1952年设立道班,进行养护。

由于多年战乱,平遥分会不得不中断工作。抗日战争胜利后,红十字会工作重点由抗日战争救护转为和平建设和社会的服务工作之中。太谷、祁县籍爱心人士22人加入红十字会员,推动和促进红十字各项业务的迅速开展。